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環(huán)保三農(nóng)
劉磊感言:貧,不是“錯”,沒有人心甘情愿守著清貧;
窮,沒有“根”,沒有擺脫不了的窮苦生活;
扶,要看“策”,只要對癥下藥、因戶施策,幸福生活就不會遙遠。
“怎樣才能當好第一書記?”這是劉磊得知選派他到石泉村任職后的第一反應。這對于他來說驚喜又迷茫。驚喜的是,他有了一次到農(nóng)村工作、學習、鍛煉和體驗的機會;迷茫的是,他對基層的工作沒有經(jīng)驗,何況是挑起第一書記的重擔。
“活躍”起來的石泉事
劉磊忘不了那個日子,2017年6月8日。
這天,他收拾好行囊,以“第一書記”的身份來到槐柏鎮(zhèn)石泉村,從這天起,劉磊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的身份:石泉村村民。他告誡自己,先當村民,再當“村官”,他要讓自己的心與村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。
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,劉磊跑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,拜訪了所有的老前輩和農(nóng)戶們。他了解到,村支部班子凝聚力不夠、戰(zhàn)斗力不強,黨員隊伍老化,作用發(fā)揮不明顯,村里開會經(jīng)常到不齊人,加之村黨支部書記年齡稍大些,新型的辦公自動化不會操作,村民極不配合村里各項工作的開展。
對此,劉磊“一對一”幫助村黨務干部學習各種辦公軟件的運用,給村民和“兩委”班子宣傳各項政策和新思想。他多次召開村黨支部會議,以解決支部組織生活不正常和黨員作用發(fā)揮不夠為突破口,堅持落實“三會一課”制度,結合村內實際運用洛川縣“承諾+積分+評議”黨員教育管理監(jiān)督機制建立完善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、村干部坐班、村民理事協(xié)商、村務監(jiān)督和黨員百分制考核等一系列制度,推動支部運轉正常化、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。
變化悄然發(fā)生著,不到半年的時間,一股清新之風在村內蕩漾。村民們驚訝的發(fā)現(xiàn),石泉村的村委會辦公場所,現(xiàn)在有干部輪流坐崗;以前遮遮掩掩的村務情況,現(xiàn)在大大方方張貼出來;以前“不問村事”的老黨員、無職黨員,現(xiàn)在當起了熱心的衛(wèi)生監(jiān)督員和糾紛調解員;時不時,村里還邀請村民一起協(xié)商大小事務……
現(xiàn)在的石泉村,黨員人人肩上有責任,村民個個臉上有笑容。
“微笑”起來的石泉人
“農(nóng)村是個熟人小社會。只有和群眾熟悉了,感情距離近了,才能克服外來干部‘水土不服’癥狀。”劉磊在民情日記里這樣寫道。
平時走在村里不管遇到誰,劉磊都會主動熱情打招呼,哪怕是不太熟悉的村民,他都會微笑著問個好。一個微笑,一聲問候,眼里有群眾,心里裝著群眾,和群眾的距離自然就近了。
駐村沒多久,在“熟人”的口中劉磊還得知了一個村民積極性不高的原因——基礎設施差,集體經(jīng)濟“一窮二白”。
于是,劉磊把石泉村的衛(wèi)星圖打印出來,天天研究地圖,把石泉的每一條路、每一塊田、每一片山都裝進了腦海。他和“四支隊伍”其他成員、村“兩委”班子及黨員干部一起商議巧干,石泉村的發(fā)展思路漸次明晰:以基礎設施為突破口,以蘋果為核心產(chǎn)業(yè),以企業(yè)化、公司化、市場化為運作模式,以電商平臺為營銷手段,以利益聯(lián)結機制為紐帶,一條科學的致富新路就此鋪開。
如今,曾經(jīng)的“追風文藝青年”變成了“淳樸的黃土漢”,石泉村也變了樣:泥濘土路搖身變成了柏油馬路;月夜下,一盞盞路燈成了村民身影的伙伴;雜亂無章的生活垃圾回到了維修好的垃圾場;鳥語花香的文化廣場亭亭玉立站在村民眼前;石泉加油加氣站車輛絡繹不絕;石泉汽車檢測站門庭若市;文通果庫更是勢如破竹……
“紙上的圖”漸次“落地”了,劉磊踏實地高興!踏實是因為村民親切地喊他“劉磊”,而不是初來時陌生的“劉書記”;高興,更是因為樸實的村民編了一段“順口溜”——“道路平坦了,環(huán)境整潔了,辦事方便了,果園增收了,閑地租給企業(yè)了,農(nóng)產(chǎn)品進網(wǎng)店了,加油加氣更是不愁了,村民可以跳廣場舞了……”
和村委會打交道大半輩子的侯智勇見過很多干部,他說:“這小子不是浮漂草,根扎得牢靠,事辦得瓷實,她把咱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,誰家灶臺門朝哪邊兒,他一清二楚。”
“編織”起來的石泉夢
剛進村子,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拐一瘸迎面走來,同行的村支部書記問他:“你這是干啥去?”“看看人家的果園上的啥化肥。”年輕人笑瞇瞇地說。
看起來是個性格開朗的人。
“怎么看起來面生?”劉磊正想著這是哪一戶村民時,支部書記便說:“他就是侯永斌,你去他家見到的是他爸媽。”
侯永斌家中共3人,父母走起路來和他一樣,母親智力也有障礙,全家人生活極度困難。
劉磊再次向永斌了解了年輕人的一些想法,并記錄在隨身的小本子上,告訴他自己的工作職責和聯(lián)系方式,叮囑他有什么事可以隨時打電話。
通過交流,劉磊了解到侯永斌雖然肢體殘疾,但思想不落后,頭腦靈活,心中充滿了脫貧的勁頭。“你想不想創(chuàng)業(yè)?或者發(fā)展其他產(chǎn)業(yè)?”劉磊征詢了他的意見。
“家里離不開我,還有那幾畝果園,如果能在附近村子或者咱們村子里打工我就滿足了。”永斌歡喜地說。
說到這里,劉磊便想起了村子里的文通果庫。
過了幾天,文通果庫的電話來了,侯永斌順利地成為了果庫的長期工,一個月凈收入4000多元。
此后的日子里,經(jīng)常能看到侯永斌忙碌地身影。每次見到劉磊他都笑著說:“劉書記,閑了來我家吃蘋果。”他的笑聲更加開朗了。
劉磊隔三差五去侯文斌家里坐坐,順便看看他父母和那幾畝果園,家里的屋子也干凈了許多。鄰居告訴劉磊,多少年了,侯文斌的父母從來沒有這么高興過,自從文斌上班后,家里的人就像換了模樣,總感覺生活有了盼頭。
去侯文斌家里計算他家的收入,看能不能脫貧。文斌高興地說:“不用算,蘋果有了技術指導,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,每年還有村上給的分紅和我們的殘疾補貼,加上我的工資,一個人年收入已經(jīng)上萬了,花銷后有結余,脫貧沒問題。”聽著他的話大家都笑了。
易地搬遷的時候,村里好多人搬進了社區(qū)敞亮的小樓房。侯永斌一家子也如愿以償?shù)睾痛蠡镆煌诖懊鲙變舻男路坷锍錆M了致富自信和對美好生活的期望。
“一次駐村,一生情懷,今日幫扶,終身難忘。農(nóng)村的苦、農(nóng)民的難已經(jīng)深入骨髓,回報黃土地是我的愿望,也是我應盡的責任。”劉磊說。正是源于這份“初心”,腳下沾滿泥土的劉磊,讓如今的石泉村到處充滿了真情的溫度、精準扶貧的深度、廣度和精度。(劉園園)
編輯:dsw
相關閱讀
點擊排行
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| 法律顧問:陜西圣地律師事務所 劉勝斌 律師 | 廣告運營:延安都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陜ICP備15002515號-4|新聞出版網(wǎng)絡編輯證:【網(wǎng)】新出廣培【2013】第(1040)號|陜公網(wǎng)安備61060202000304號
地址: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(qū)|郵箱:361158585@qq.com
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Copyright © 2020-2024 都市文化傳媒網(wǎng) www.oetmasters.com All Right Reserved.